【两会特别报道】江西省港口集团成立一周年发展纪实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两会特别报道】重振赣鄱千年黄金水道辉煌 ——江西省港口集团成立一周年发展纪实
来源:港媒观察家
一年前,承载着江西交通强省建设梦想,肩负着重振千年赣鄱黄金水道辉煌的重任,江西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应运而生,开启了港口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大幕。
一年来,征程万里阔。集团上下在省委、省政府和省交通运输厅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克服疫情和汛情影响,聚焦全省港口资源整合、水运项目建设、集团组建三大重点任务,同心同德谋、群策群力干,书写了逆势而进的精彩答卷,有效发挥了推动江西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更高质量经济发展的主平台作用。
借势谋局:补齐水运短板
水运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内容,具有运量大、能耗小、运价低、污染少等特点,在大宗货物运输和全球贸易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江西是水资源大省,水资源总量居全国第六位,境内有2400多条河流,有101条通航河流,但受历史原因等影响,过去岸线低水平开发,还存在“深水浅用”等现象,造成我省深水岸线资源“丰而不富”,全省水运体系并未真正形成。同时因长时间粗放型的使用,大部分规模化优良港址被占用,难以满足全省港口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水运成为江西综合交通运输的短板和弱项。
捧着丰富的水运资源,如何造出金饭碗?成为摆在全省交通运输改革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国家提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加快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成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先手棋”。为更好对接国家发展战略,抢抓机遇,加快补齐水运短板,实现超常规发展,江西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策应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提升水运发展水平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沿江开放开发的若干政策意见》等一系列利好政策,尤其是2017年9月江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水运建设的实施意见》,全力支持和助推水运发展,以“两江两港”(赣江、信江,九江港、南昌港)为重点,加速推进“两横一纵”(长江江西段、赣江、信江)高等级航道建设,并于2019年底实现赣江全线三级航道通航、2020年底信江三级通航目标,全面开启了复苏奋进发展的新征程。
水路通则港口兴。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省拥有码头129座、泊位数271个,但全省110多家港口普遍存在各自为政、各自发展、无序竞争等弊端,未能形成分工协作、资源共享的良性发展格局。为尽快改变全省港口资源分散、各自发展、实力不强的局面,2019年6月,省政府印发《江西省港口资源整合工作方案》,明确将坚持政府指导、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的原则,对九江港、南昌港两个全国性主要港口和赣州港、吉安港、宜春港、上饶港、鹰潭港等五个区域重要港口的货运码头进行资源整合,统筹协调港口、产业、城市三方资源,实现江西港口运营、管理、服务一体化发展。
为加速推进全省港口高质量发展,2020年11月,江西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组建集团,作为省属国有企业,主要经营港航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港口运营管理、港口和航运配套服务、货物运输及物流贸易、港口及临港产业投资、港区土地开发利用以及经批准的其他业务,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发展模式要求,实现全省港口“一省一港一主体”发展目标。
2020年11月,江西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交通强省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将“振兴赣鄱千年黄金水道,建设世纪水运工程浙赣粤运河,发挥南北水运大通道优势”列入重要任务,计划投资3500亿元着重打造浙赣粤世纪水运工程。
蓄势布局:集聚发展动能
风生水起长江岸,千帆竞发赣鄱港。
2020年10月28日,由集团投资的江西省建设规模较大、标准较高的集装箱码头——九江红光国际港正式开港运营,按照“前港中园后城”的布置模式进行建设,前方布置湖口银沙湾作业区6个5000吨级散货泊位及彭泽红光作业区13个5000吨级泊位,后方布置物流园和集疏运通道。如今,九江红光国际港已基本形成临建设施标准化、质量安全管理精细化、协同管控信息化的建设目标。这是江西积极推进“港航工贸”融合发展和“前港中园后城”一体化推进的一个缩影。
风起江上,业聚港城。以港口为原点,集团把“一体化”谋划为联动全局的“一盘棋”“一张网”。紧扣高质量发展定位,依托港口优势放大发展格局,跳出港口创新开拓,谋求“以港兴市、港市共兴”的共识,寻求“港、产、城”融合,积极构建了“港航工贸”融合发展和“前港中园后城”一体化发展思路。
一方面,组建九江长江港口集团、港航供应链公司、路港检测中心公司、造价咨询公司、赣港物业公司等专业化运营公司,推进所属施工、设计、监理、检测、测绘、水下打捞企业资质增项、升级,形成集团水运项目建设运营完整产业链,推动港、航、工、贸一体化发展。另一方面,以九江红光国际港的建设为代表的“前港中园后城”产城融合发展模式,正逐步释放着“前港”的活力,成为江西港城联通世界的桥梁。
此外,对标推进交通强省建设和加快水运改革发展2020-2021年攻坚行动目标,全面提速提效提质项目建设,“十四五”期,拟新开工航道项目7个,港口项目25个,计划完成投资约420亿元,为“十三五”期2.6倍,新增三级及以上航道里程404公里,基本形成“两横一纵五支”高等级航道网,新一轮港口码头总体布局建设基本完成,全省水路运输体系基本形成,为建设交通强省提供坚强有力的水运支撑。
随着水运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江西加快推进港口一体化改革,促进全省港口产业提质增效升级、化解过剩产能、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激发港产城融合发展新动能。在合作模式方面,积极探索与地方政府合作、支持地方政府国有投融资平台、社会资本、省外国有资本参股建设码头项目,签订吉安港、宜春丰城港、九江星子港等地方合作项目协议16个,有力调动了社会各方参与支持码头项目建设的积极性;融资规模和模式实现多项历史新突破,成功发行江西省首笔水运项目专项债;排名前列港口资源整合新建项目彭泽港区矶山公用码头从开工建设到交工验收仅用时10个月,比常规建设周期节约了14个月,凸显了1+1>2的港口资源整合效应。在运营管理方面,着力打造“生态航电”“智慧港航”,提高港口码头、航电枢纽和港航运输发展水平。针对项目建设,按照“一港一景、港城融合”要求,立足“小而美、小而精、小而有特色”,让内河港口码头成为城市靓丽风景线,航道工程创建水运品质工程示范项目走在全国前列,不断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推动互学互鉴,打造水运建设管理“江西品牌”。在项目建设方面,物联网、BIM、VR等信息化技术在项目建设中得到广泛运用,施工班组标准化建设取得较大突破,航电枢纽库区工程创新运用了双轮铣防渗墙施工、减压井施工等先进工艺工法,加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如今,信江航运枢纽、万安枢纽二线船闸等项目工程品质工程创建已进入全国内河水运工程排名前列方阵。
顺势开局:扬帆崭新航程
港口兴,产业活。2020年1月18日,集团正式挂牌成立。启帷元年,集团全体干部职工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激情和干劲,抢抓机遇,善谋实干,打出“组合拳”,跑出“加速度”,交出“新答卷”,在集团发展元年走过了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奋斗历程。
港口资源整合圆满收官——全省港口资源落地落实,实现“三个基本完成”,即24座现有省内国有成分码头、4座在建省内国有成分码头、32座拟建码头整合基本完成。注册成立集团权属全资、控股、参股码头企业19家。基本实现了“一省一港一主体”发展目标,岸线资源管控、区域港口布局、港口运营管理全面加强。
水运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全年完成项目总投资达年度目标任务110%,同比增长45.9%,投资规模、开工项目、项目储备均创历史新高。信江基本具备三级通航条件,井冈山航电枢纽电站首台机组并网发电,九江红光国际港如期开港投运。
港航工贸经营逆势上扬——主营板块稳中有进。2020年实现营业收同比增长16.7%。集装箱吞吐量、件杂货和散货吞吐量持续增长;航电枢纽发电量创新高;开辟散货运输业务,开通运行宜昌至九江集装箱运输新航线。
万里之航,始于当下。记者了解到,今年江西水运将全面提速推进19个水运项目建设,总投资力争突破85亿元;在资金筹措方面,充分借助集团总部和省港投集团双融资主体,提升外部信用评级,全方位引入银行贷款、债券、融资租赁和保险资金,扩大融资规模。
今后一段时期,集团还将进一步优化港口产业布局,完善互联互通网络,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打造资产规模大、融资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港口产业集团。预计到2025年,将实现“一个支撑、四大提升”。“一个支撑”,即实现全省高等级航道里程突破1200公里目标,基本建成七大港水运体系,有效支撑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到2035年,重点提升综合发展水平;到本世纪中叶,奋力走在内河水运全国前列。此外,围绕打造水运发展名片,最美水运岸线和振兴赣鄱千年黄金水道辉煌的目标,江西将大力提升港口水运绿色化、智能化水平,重点服务发展临港经济,引领要素和产业集聚,培育港口经济圈,推动水路运输与关联产业等融合效应更加凸显。积极服务浙赣粤运河建设,推动江西航道联通南北、横贯东西,助力构建国家内河水运新格局。
文字丨郭美勤 黄金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